为进一步助企增信减负、优化营商环境,鄞州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企业信用修复作为助企纾困的关键突破口,创新推出“三员”服务机制,通过“政策宣讲员+工作指导员+问题协调员”的协同服务模式,构建起全链条、精准化的信用修复服务体系,实现企业信用修复从“被动申请”到“主动服务”,从“多头跑腿”到“一站办结”。今年部署开展高频失信主体专项治理工作以来,为企业主动收集缴款凭证2150个,已协调解决企业跨部门修复难题486个,指导35家单位退出高频失信名单,助力企业修复失信信息1120余条。
一是当好“政策宣讲员”,破解企业“不愿修”的认知难题。针对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不了解、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线上推送等多种形式,点对点、面对面开展政策宣贯,重点向企业负责人讲解信用修复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不及时修复可能带来的限制招投标、影响融资贷款、错失政策扶持等负面影响,切实提升企业对信用修复的重视程度和主动性。打造“信用修复云课堂”,通过8718(帮企一把)平台媒体等,生动解读信用修复政策要点和操作流程,通过信用修复典型案例警示失信后果、展示修复成效,让企业对信用修复工作心中有数,消除信息壁垒。
二是做好“工作指导员”,化解企业“不会修”的操作困境。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不会办、不懂流程”问题,发动基层业务骨干作为企业信用修复联络员,提供“手把手”全程跟踪指导服务。从平台申请到材料清单梳理、资料上传,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将复杂的修复材料要求细化、标准化,形成清晰明了的信用修复操作指南、材料清单和标准模板,方便企业对照准备,避免因材料不规范、不齐全而反复奔波。梳理形成易错清单,对企业提交的初步材料进行预先审核,及时指出问题、指导修正,有效提高材料准备的准确性和一次通过率,减少企业无效劳动。将平均修复时限从15日压缩至7日,材料一次通过率从40%提升至90%以上。
三是担当“问题协调员”,疏通企业“不能修”的机制堵点。联合交通局、综合执法局、住建局、主要属地镇街召开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了市-区-属地镇街三级联动高效响应机制,通过“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精准推进。针对企业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跨部门、历史遗留等复杂问题,如整改证明开具难、缴款凭证缺失、部门间信息衔接不畅等,鄞州区信用办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发函、电话协调等方式,为企业“代言”、替企业“跑腿”,合力破解修复堵点,最大程度为企业修复扫清障碍。通过多方协调,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帮助鄞州区咸祥镇宁波东润建设有限公司完成143条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实现了信用中国网站处罚应修尽修,帮助企业重塑信用。该企业经办人感慨:“这样的信用修复服务既暖心又给力,免去了我们东奔西跑,轻轻松松消除了企业的信用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