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 详情 |
[宁波象山]象山县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促进农户增收共富 | |||
| |||
象山县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采信、评信、用信,构建起以信心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增加农业品牌的信用附加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出了“象山红美人”“象山白鹅”等一批标志性农产品,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新路径。 一、建强数据底座,完善信息采信机制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农户主动上传购置农资、农事活动、用药施肥等信息,创新实施“三品一标”企业内检报告制度,由企业内检员定期按格式提交检查报告。二是畅通“12316”“65727110”投诉举报渠道等,在规模种养殖基地设立“监管公示牌”,亮明主体信息、监管员信息、投诉举报途径等,及时归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三是制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设置公共信用、检验检测、社会监督等信用评价指标,制定信用等级评分细则,对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ABCD四级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成“象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数据库”。 二、接受多方监督,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一是搭建“智慧农安”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急处置、追溯管理、信用等级、红黑榜等数据互联互通。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形成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数据可定位、风险可防范的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网格体系。二是实施亮码亮证制度。全县220家规上生产主体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二维码”追溯管理,172家“三品一标”单位实现“二维码+防伪标识”追溯,50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实现“耳标”追溯。对分散农户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卡管理新模式,实现“农产品产地就近检测+检测结果录入信息卡+农户凭卡进入市场”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衔接。三是实施信息公示制度。依托象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信用宁波网站等官方渠道,实时向社会公开红黑榜、信用等级评定信息、双公示信息,加强民众监督。 三、促进守信用信,创新信用奖惩机制 一是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三品一标内部检查不合格的生产主体实行清退,对ABCD四级信用等级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二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半岛味道”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融合,设置使用区域公用品牌主体准入门槛,被评为高信用评级的主体有机会和地域品牌达成合作关系,组团式建立质量联盟,引发“品质提升品牌、品牌担保品质、优质激励优价”的正向推进机制。三是构建金融激励惩戒机制。金融机构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情况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对信用信息记录严重不良的,阻断信贷渠道,倒逼生产主体加强自律。开展农村“三位一体”金融模式,以此推进“整村批发、集中授信”等创新信贷业务,扩大“村民集团授信”及整村授信业务,村均授信额度达500万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