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材料不全要耽搁好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复好了企业信用,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接到了某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先生的感谢电话。这份感谢,源于该局推行的容缺主动式信用修复服务机制,为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开启“绿色通道”,助力失信主体快速实现信用重塑。
胡先生所在公司此前曾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今年3月,其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已到,符合申请信用修复的条件。与此同时,该公司即将参与工程项目投标。接到信用修复申请后,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发现其未按要求提交正确的票据和材料,如按常规流程,需重新准备材料再次申请,至少要多花3个工作日。若不能及时完成信用修复,将对该公司参与项目投标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容缺主动式信用修复服务机制,组建专项服务小组,主动与企业对接,借助“数据跑腿+专员代办”模式,线下调取企业行政处罚档案记录,线上依托数据平台快速完成材料补传,并同步开展合规性审查,实现“受理即办理、补正即审批”的高效衔接。最终,该公司从提交申请到完成信用修复,仅用了3天,相比常规流程提速80%。
为保障该机制长效运行,市市场监管局构建了“提示—修复—跟踪”全周期信用修复服务链。事前,通过信用修复“云提示”服务,提前提醒失信主体及时申请信用修复;事中,推行“线上智能预审+线下专员帮办”双轨服务,消除失信主体对信用修复“要求高、过程长、修复难”的担忧;事后,建立“信用合规建设”跟踪机制,组织“信用管家”提供定制化辅导,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自今年2月该机制运行以来,该局已为4家企业提供容缺服务,办理时限大幅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