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镇海以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助推信用修复与保护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4-08-13 10:2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镇海区司法局

2024年是浙江省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破局之年”,要求以涉企问题破解、以体制机制破局、以改革攻坚实效,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提振区域发展新动能、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镇海区以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导向,创新信用保护理念,为“失信企业自救、创业失败人才重启、创新驱动护航、破产重整”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信用赋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信用修复机制。构建“跨领域”信用修复协同体系。协同法院、发改、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机构),建立信用修复“部门职能清单、事项办理材料清单、权利义务告知清单”三张清单,对服务内容、联动流程等进行明确,全面搭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信用修复协同体系。开发“一类事”信用修复服务指引。全面串联事前“入市+告知”、事中“合规+培训”“体检+预警”、事后“修复+帮扶”服务主线,制定“一对一”信用修复咨询、操作指引等工作规程,全流程跟进指导。提供“全天候”信用修复全线咨询。将信用修复保护工作集成融入涉企法治增值化改革服务内容,在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护航”专区开辟专窗,落实专人值班接待。

(二)优化信用修复路径。修复流程图表化。绘制信用修复事项办理流程图、配套工作记录表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告知单“一览表”,打造一站式信用修复链式服务供给,打破部门壁垒,以部门协同优化服务提升企业发展效益、信心指数。目前,共计梳理信用修复事项办理流程节点38条。修复对象精准化。梳理司法、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信用修复事项,以行政处罚对象、法院失信被执行人、IPO上市企业等重点信用主体为对象,研判前述群体信用修复难点痛点,针对信用修复知识缺乏以及缺乏重启经营的条件等主客观情况,引导企业在合理期限内主动纠正行政违法行为。截至目前,该区失信自然人和法人共有538个,计划今年完成信用修复半数以上。修复举措多元化。遵循宽严相济和正面激励的价值导向,因人因企施策。针对行政处罚对象缺乏信用修复知识,推出企业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意见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三书同达”;区分被执行企业不同经营状况,针对企业“执行难”,加大调解助力,引入社会力量,增进信用修复中双方当事人的谅解,为履约执行保驾护航,针对企业“执行不能”,加大“执转破”力度,推动企业破产重整,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

(三)提升信用修复质效。专业合力,跟进指导帮扶。汇集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区营商办首席政策咨询员等队伍,从各业务部门选聘12名信用修复与保护专员,全程参与信用修复工作。投融助力,激发创业活力。探索建立科创人才创业容错司法信用保护机制,引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镇海天使产业园,为创业失败人才信用修复提供第三方投融资。普法蓄力,深入宣传推广。启动镇海区信用修复保护主题月活动,以“信用修复‘诚’风启航 增值服务‘信’助营商”为主题,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企业诚信治理专题座谈会、企业信用修复专场宣讲等专项活动11场,编印涵盖“信用场景、闭环机制、专项活动”等内容信用修复服务手册,提高信用修复社会知晓度。

二、成效情况  

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显著加强。通过信用修复保护主题月活动、信用服务入园进企、企业诚信合规指导以及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等方式,切实加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经营机制。

信用修复多跨协同联动加强。打破跨部门信用修复存在的信息壁垒及障碍,统筹结合司法、法院、发改、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机构,串联企业信用修复与保护全生命周期,形成部门合力。如某领域技能人才陶某因疫情影响导致项目投资停止,被列入严重失信被执行人,中心通过与法院、金融机构等多方协调,达成信用修复协议,助其重新创业,项目成功启动后带动10人就业。

企业信用修复流程优化提升。打通跨部门信用修复存在的信息壁垒及障碍,初步构建起跨部门信用修复联动协同机制。通过梳理“三张清单”、鱼骨图等方式优化信用修复流程。联合相关部门上门走访卡盟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对17家信用主体700余条失信记录进行集中信用修复指导。目前,7家被行政处罚主体已全部按规开展信用修复申请。

企业信用修复便捷化。提供一站式信用修复服务,协同配合修复所涉职能部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简单问题直接答复、复杂问题由专人跟进,通过平台流转至相关部门,保障相关诉求件件有回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