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警惕AI诈骗,谨防上当受骗

发布日期:2024-04-15 16:2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宁波晚报

随着反诈宣传及打击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金融消费者应对诈骗能力有所提高,但新型网络电信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层出不穷。当前,有不法分子利用AI新型技术实施诈骗,如通过面部替换、语音合成等方式,制作虚假图像、视频、音频,仿冒他人身份骗取受害者的信任,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受害者转账汇款,或骗取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诈骗钱财。

潘女士近日就接到了这样一个冒充其孙子的电话,对方称在学校将同学碰倒,致使同学摔下楼梯受伤,需赔偿医疗费7万元,并以“学校老师答应帮忙私下处理此事,否则将被学校处分”为由,让其保密。潘女士一听的确是孙子的声音,情急之下没有再次打电话核实,而是匆匆忙忙赶到了中国银行某支行,准备按照对方要求汇款。该行工作人员凭经验判断该笔交易存在明显欺诈风险,建议她向家人确认后再考虑汇款。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阻下,潘女士联系了孙子,才发现果然遭遇了AI变声的电信诈骗,终于避免了损失。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

一、陌生来电要警惕,反诈知识多了解。不法分子利用“拟声”“换脸”等AI技术伪装自己,通过筛选目标人群来定制诈骗脚本,进而精准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面对资金汇划时,须紧绷反诈一根弦,平常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电信诈骗新手段,加强防范。

二、紧急汇款莫轻信,多方核实是关键。大多数此类诈骗有一个特点,急迫且重要,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紧急事件等借口诱导受害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转账汇款,不给受害者一丝冷静思考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务必在汇款前核实对方身份。如通过其他通讯方式,或向对方朋友、家人多方核实情况,也可通过提问仅双方知晓的问题进行验证,不可轻信短信里的一面之词。

三、网络链接不乱点,个人信息保管好。对于不明来源的“内部消息”要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下载陌生软件、扫取不明二维码或添加陌生好友。避免在互联网等平台过多暴露个人照片、视频等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如不慎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应保留证据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大家关注